从第三方切入,委婉搭讪不被拒

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别,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一个就是打招呼,比如中国人见面后会问:“吃了吗?”而西方人一般会说:“今天天气不错。”其实,这两种打招呼的方式正好反映了两种搭讪的思维取向,即从对方切入,或者从第三方切入。从对方切入的搭讪方式很常见,问对方年龄、籍贯、爱好等,都属于这种情况。这种搭讪方式的好处是比较直接,可以快速地从对方身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,但缺点是容易让对方起防备心,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。而从第三方切入就是把和两个人都相关的事情作为搭讪的话题,比如排队买包子,可以和前后的人说:“这家的包子味道好,又干净,还实惠,很不错。”这种搭讪方式虽然比较委婉,但成功率更高。

2b5ebbf48b564f0588ffd5c6ec954dd4_th

很多新手在开始搭讪的时候,经常不加遮掩地对人家的长相、服饰赞叹一番,但有时候遇到害羞或性格内敛的人,他们会紧张,也就不利于搭讪的深入。相反,如果把视线从对方身上转移到你们共同关注的第三方事物上,并把它作为共同话题,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。把第三方事物作为话题构建起来的对话会让搭讪双方都不觉得突兀,反而感到很自然。比如你去学校给上幼儿园的孩子办理入校手续,会遇到很多家长,虽然大家都是陌生人,但搭讪被拒的概率几乎为零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们有共同关注的第三方事物。

1.人——借第三方的人物开启搭讪话题

用第三方的人物切入,首先要确定对方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。当然,没必要问对方,只需要根据你已知的信息进行推断即可。明星里面,谁不知道周星驰?但如果你要提到这个明星,必须有一定的关联,否则对方会觉得莫名其妙,即便对方也知道周星驰。如果是个不知名的人物,那么可以根据常识进行揣测。比如你去兰考旅游,可以就焦裕禄的事迹向周边人咨询,相信很多人都会乐意接受你的搭讪。一方面,他们肯定知道这个人物;另一方面,他们会以宣传焦裕禄的事迹为荣。所以,这样的搭讪无疑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。

2.事——借第三方的事情开启搭讪话题

借第三方事情搭讪,可以借鉴第三方人物的方法,即从两方面入手。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名人之事,另一方面是只在小范围内被人们知道的事迹。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某明星离婚事件,就是搭讪的一个好话题。你可以在出租车上和司机神侃,也可以在小区里和邻居闲聊,或者站在地铁里看到有人在用手机看类似话题的新闻,也可以插上两句嘴。有些事情或许不太有名,只在小范围内传播,那就等确信对方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再作为话题展开搭讪。

另外,如果你和对方在一个共同的场所出现,就可以据此来揣测对方可能要做的事情,并以此作为共同话题。比如共同出现在火车站,很有可能都是准备坐火车的;共同出现在旅游景点,很有可能都是来旅游的;共同出现在饭店,很有可能都是来吃饭的等。

3.物——借助于对方感兴趣的某物开启搭讪话题

第三方不局限于人和事,也包括物。这个物可以是周边的,也可以是对方身上的。比如对方手里拿着最新款的手机,你可以就此发表简单评论;对方手里拿着一本书,你可以问作者是谁,是否好看等。当然,对方佩戴的手表、配饰等也都可以作为第三方话题。

其实,会搭讪即一个人内心开放和积极程度的体现,会搭讪的人不仅可以有好的异性缘,还能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,随时把身边的陌生人变成资源。所以,学会并活用第三方切入,可以让自己搭讪的话题更为多变,更为灵活,且搭讪的效果也会更好。

发表回复

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