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岁并不是中国的“专利”,汉文化圈的日本、朝鲜、越南等国都有虚岁。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,不少人被它伤透脑筋——一般虚岁比周岁大 1 岁,但出生在腊月的人虚岁会比周岁大 2 岁,如果出生在春节期间,甚至可能会出现虚岁比周岁大 3 岁的情况。
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虚岁?首先这是个数学问题——12 世纪之前,中国计数法中没有 0 的概念,因此新生儿登记年龄时不可能是 0 岁,而是 1 岁。虚岁自然比周岁要大。
其次,古代中国人计算年龄时并不以生日作为增岁节点,而是每年立春自动增岁。“天增岁月人增寿”的说法和春节给小孩压岁钱的习惯,就是这种传统的遗留。
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
究其原因,古代不像现在一样重视生日,直到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扩大影响,才有人受佛诞节的启发开始祝寿,而且祝寿的日子也不一定选择自己生日当天,宋人赵彦衡在《云麓漫钞》中就有“魏晋以前,不为生日”的说法。
在此之前,甚至皇帝的生日都不太受重视,例如《后汉书》中除了为表明光武帝出生异常记下他的生日,其他皇帝均无记录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中也没有记录任何一个人的生日。
这种不以生日而以立春作为增岁节点的计龄法,是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习惯。民国教育部 1930 年下发的《就旧历虚岁推算国历实足年龄用表》中,第一句话就是“我国旧习,计算年岁,都用旧历,所以所说的年岁,都是虚的,不是实足的。”
不过,以上两点都无法解释,为什么虚岁只出现在中国和受其影响的其他东亚国家,而西方人只有周岁?
当然不是因为西方人的数学比中国人强,由于 0 会使很多算式无法成立(如 0 无法被除),阿拉伯数字最初传入西方时,欧洲人甚至认为它是“魔鬼数字”,他们接受 0 的概念比中国人还要晚。
第一个提出有关 0 计算规则的数学家婆罗摩笈多
虚岁出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——户籍制度。
在户籍制度出现之前,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报出自己的准确年龄。《礼记·曲礼·下》就有这样一段记载:
問天子之年,對曰:聞之,始服衣若干尺矣。問國君之年,長,曰:能從宗廟社稷之事矣;幼,曰:未能從宗廟社稷之事也。問大夫之子,長,曰:能御矣;幼,曰:未能御也。問士之子,長,曰:能典謁矣;幼,曰:未能典謁也。問庶人之子,長,曰:能負薪矣;幼,曰:未能負薪也。
从天子到庶人,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自己的实际年龄,只能借用衣服尺寸、掌握技能、能担负的工作来说明。据吕思勉解释,这正是古人不重视年龄的体现。实际上,在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极低的情况下,记住自己的准确年龄既没有什么必要,也超出绝大多数人能力之外。
年龄的出现,实际上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,便于汲取资源。中国人的虚岁要感谢战国时代实行军事集权的秦国,其在公元前 375 年创立了户籍制度,到公元前 231 年开始登记年龄,目的主要有两个——征税和征兵。秦以后,汉代的口算钱、兵役、徭役,西晋的课田、户调与丁中制度,以及隋唐的均田制、租庸调制等,都与登记年龄密不可分,否则就无法实行。
《居延汉简》中已载有个人户籍信息
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,官方统计不可能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日,只会记录年龄。从战国到西汉初年,每年登记户籍的时间是农历八月,因此官方最初是以八月作为增岁节点。直到汉武帝改定太初历后,把正月作为一年之始,虚岁计龄才成为定制并延续至今。
与中国及汉文化圈相比,其他国家历史上都没有真正实行过“编户齐民”,普通人没有记住自己准确年龄的必要,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中国产生了虚岁的原因。
声明:本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整理,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,联系方式QQ:2879219949,Emil:2879219949@qq.com。